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快推进农机智能化创新
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
“我国农业机械领域17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,仅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1家。”近日在江苏大学举行的2024耒耜国际会议上,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、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方宪法列出了一组数据。
方宪法表示,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。我国农业机械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,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,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发力度,补齐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,提升农机装备应用研发水平。
我国农机产业大而不强
目前,全球产业规模近1300亿欧元,其中,我国约为2800亿元,占全球市场27%。
方宪法介绍,我国是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,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。但产业集中度较低,为30%—50%,而国外产业集中度大于70%,五大跨国企业就占了全球市场的70%。
从农机产品品类来看,我国可生产14大类50小类4000多种农机产品,主要为中小型、中低端产品,而五大跨国企业生产7000多种农机产品,集中在高端产品。
2023年,我国农机保有量达2亿台套,总动力11亿千瓦,综合机械化率74%;与此对应的是,发达国家的农机化水平超过90%。
目前,我国80%的高端农机产品依赖进口。农机产品作业效率上比国外先进水平低40%,技术阶段相差1到2代。
方宪法认为,农机创新非常重要,我国农业机械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还存在短板弱项,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如缺乏基础数据和模型,许多关键技术产品的效率、可靠性等为国外领先水平50%左右;二是高性能零部件依赖进口,多种高端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达90%;三是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有短板,全程全面机械化仍旧有40%左右的产品空白,外资品牌占我国高端农业机械市场份额的80%以上。
智能化是农机创新竞争焦点
近年来,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国均十分重视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,并将其列为农业创新的核心范畴,对智能农机装备全产业链进行了布局,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商业化发展模式。
“农业机器人是精准、无人、个体、全时作业的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,是战略制高点和竞争焦点。”方宪法说。
有机构预测,预计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总量约为870亿美元,其中,大田、果蔬、畜禽养殖三大类机器人占比超80%。
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战略政策助推下,我国农机行业正进入新一轮革新。国内主要农机企业纷纷加码智能农机,并以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应用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、智能化。
方宪法认为,构建新一代农业装备技术、产品及服务体系,必须同时具备自我感知优化、精准施用作业规划、数据快速决策、数据实时传输以及相应的传感器和机械系统。
2021年,我国智能农机产值占全球1%,处于起步阶段,随着市场发展需要,我国未来智能农机市场空间极大,大田、果蔬、畜禽养殖三大类机器人将创造近千亿产值。高端、智能农机已成为未来我国农机企业必争的战略要地。
江苏大学教授张天佐举例说,小麦种植几十年来生产一直比较稳定,主要原因是全程实现了机械化。社会化服务使农民省心、省力,又省钱。而糖料蔗和油菜籽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,丘陵山区面临一些土地的抛荒弃种,设施农业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,其背后都有农机装备缺乏或效率低下等原因。
“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如何实现生产过程的现代化。”张天佐表示,今后10到20年,是我国新老两代务农劳动力迭代更替的集中期,新老两代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都十分强劲,也为农机装备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。